close

  ■ 社論
  汶川地震至今已過去6年,一方面地震造成重大傷亡不斷,一方面地震預警系統出現空轉,無疑暴露出當下防災減災體系的疏漏。
  8月3日,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.5級地震,造成398人死亡,1801人受傷。面對天災,生命總是那麼脆弱,每一個同胞的殞命都讓人無力和悲哀,我們沉痛為他們哀悼,並祈願傷者平安。
  地震造成重大傷亡,似乎總是難以避免,但是,有沒有辦法讓傷亡人數儘量降到最低呢?除了改善建築的質量,國際上最為成熟的經驗,就是建立地震預警系統,當地震發生後,通過電波訊號,搶在震波到來前發出警報,為人們贏得寶貴的逃生時間。研究表明,如果能爭取到3秒逃生時間,傷亡將減少14%;爭取到10秒,傷亡減少39%;如果爭取到20秒,傷亡能減少63%。
  國內對於地震預警系統研究,早在汶川地震之後就開始。2012年,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研製出了這樣的系統,並通過國家權威部門認定。2013年蘆山地震時,該系統幾乎在地震發生同時,向計算機網絡、手機客戶端、專用預警接收服務器、電視臺、微博等平臺上都同步發出了地震預警。
  可以說,我們已經有相當成熟的地震預警技術。但遺憾的是,這樣的預警系統推廣,卻一直進度緩慢,目前使用地震預警信息的公眾和單位非常之少,預警系統覆蓋面積已達到54萬平方公里,號稱世界覆蓋範圍最大的地震預警系統,但只有6萬多手機用戶。
  這次發生地震的雲南昭通,其實也有這套預警系統,而且地震發生前10秒,昭通市區就提前10秒收到預警信息,但是由於預警接收人群很小,只能傳遞到雲南和四川26所學校,所以並沒起到多大作用。想象一下,如果此前,預警系統能廣泛覆蓋到魯甸等震中地區的民眾,在震波到達前10餘秒,震中地區民眾就能提前接收到地震即將發生的消息,最終的傷亡數字或許會少得多。
  如果說在汶川地震時,我們忽略的地震預警系統的建設,導致重大傷亡,那或許情有可原。但汶川之後,既然已經研製出成熟的預警系統,並經過了實踐檢驗,可由於推廣不力,導致預警系統未能在關鍵時刻輓救人命,那實在不應該。
  地震預警系統推廣慢,原因在哪裡?關鍵是缺乏政策的強力支持與推動。有關專家就表示,“有的地方政府對此也不夠重視”,“每到一個地方推廣都要重新報告審批,有時耗時四五個月也不一定能成功”。
  反觀國外,地震預警系統的普及都離不開立法的支持和政府的強力推動,例如在日本,由於政府對地震預警系統的大力推廣,地震預警基本在民眾中普及。如今日本的地震預警不僅能通過廣播、電視等渠道發佈,手機運營商也能提供地震預警業務,當地震預警發佈後,所有手機都能自動以最大音量發出特殊警報,並顯示即將地震的信息。
  汶川地震至今已過去6年,一方面地震造成重大傷亡不斷,一方面地震預警系統出現空轉,無疑暴露出當下防災減災體系的疏漏。推廣地震預警系統已不能再等,當務之急,國家層面需要儘快制定地震預警系統發展規劃,不僅在法律上確定地震預警的地位,也明確預警建設維護的資金保障機制,以及各級政府、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地震預警的權責,讓地震預警早日在中國生根開花,輓救更多生命。
  相關報道見A05版  (原標題:推廣地震預警系統已不能再等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w68rwsh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