驅車下南京繞城馬群出口,穿過百米寬的土城頭路綠化帶,迎面一大片米黃色的樓房凌空壓來,這就是南京四大保障房片區之一 ——花崗幸福城。
  2012年除夕,記者曾經探訪過花崗保障房,那時上百個塔弔林立,尚未褪去施工網,記者和堅守工地的民工吃了一頓熱騰騰的餃子。兩年過去了,保障房已經交付,拆遷戶住得怎樣?昨天,2014年除夕,記者進行了回訪。
  幸福小城入選《復興之路》展覽
  “除了套型面積小一點,花崗幸福城的品質、環境一點不差於商品房,有的建設標準甚至高於普通商品房。”67歲的棲霞建設董事長陳興漢一生蓋過許多商品房,卻對花崗保障房“情有獨鐘”,她說,“拆遷戶為城建做出犧牲,我們不能虧待他們!”
  記者走進花崗幸福城,只見一條寬闊簇新的花崗路,貫穿八個組團:海棠園、玉蘭園、牡丹園……米黃色的建築在陽光下散髮出溫暖柔和的色彩。樓房間距很寬,綠化面積很大,戶戶見景。雖是冬天,放眼還是一片綠意,年輕的母親帶著孩童在玩耍。
  透水路面、掛壁式太陽能熱水器、電動巡邏車……多數商品房小區尚未採用的新潮建築和配套,已是花崗的標準配置。陳興漢介紹,小區的綠化率高達40%,配套建築占比達30%,也比普通商品房小區高。記者看到,道路兩側的配套建築不是普通的門面房,而是兩層商業街,建築極富線條感,已有蘇果超市、沙縣小吃等進駐。
  “別看我們在城外,環境和配套不亞於城裡。”陳興漢和南京市房管局局長李真拉著記者到處轉:“幸福二小有室內籃球場,中學引進南京一中。小區南北兩邊,運糧河和明外郭百裡風光帶正在整治……”
  在花崗售樓處,一組圖片展引起記者註意:2012年11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參觀《復興之路》展覽,花崗保障房項目赫然在展板上。“我們的花崗能夠參展,可見其建設理念和標準成了全國城市保障房中的佼佼者。”南京房管局局長李真說。
  “今天年夜飯吃個大團圓”
  幸福不幸福,住戶說了算。記者敲開海棠園一單元1501袁寬來家。
  “快請!”老袁把記者讓進新房子,臉上寫滿自得。“88平方米,三室一廳,房間全明,樓下就是中心花園。我們老兩口哪裡住得了啊?就把朝北的房間改做餐廳。”
  袁寬來原為馬群街道花崗社區十二組居民,拆遷後和兒子分了三套房子,將近200平方米,按市價160多萬,一套自己住,一套兒子住,一套準備出租。“菜場、超市走上10分鐘就到,散步就到樓下公園,將來有了孫子,幼兒園、名小、名中學挨著上,過去哪敢想啊!”老袁說,政府不但給他家分了這麼好的房子,還另付18萬元利息錢,裝修花了8萬元,還剩下10萬元。這是啥回事?李真介紹說,保障房採取實物安置,拆遷款封閉運作,但按銀行利息,分房時一分不差給了拆遷戶。下轉A2版
  上接A1版
  玉蘭園1501的袁厚生這個春節更為舒心,不但住上新房,還要“抬媳婦來”(當地方言,意思兒子找到女朋友)。拆遷後,老伴進了城保,一個月拿960元,自己當保安,再過三年也能拿養老金;分到215平方米的3套安置房,因為覺得小區環境好,未及裝修就搬進來過年。“拆遷把我的養老、住房和孩子的婚事一股腦解決了,今天年夜飯我要吃個大團圓,兒媳、親家、女兒都過來,晚上要燒十五六個菜,喝好酒!”袁厚生開心地說。記者推開他家廚房,肉圓魚圓做了一臉盆,鞭炮裝了一口袋。
  軌道交通快過來吧
  花崗幸福城總建築面積118.5萬平方米,68幢樓房全部交付,已有2500戶居民領到鑰匙。李真介紹,今年全部分配後,小區將入住1.67萬戶共5萬居民。
  花崗保障房中,公租房為精裝修,拆遷安置房還是毛坯交付,一些拆遷戶認為,這會影響居民入住進度。對此房管部門表示,這是因為公租房是公有產權,而安置房是拆遷戶個人的,權屬不同,加之“眾口難調”,未予統一裝修。
  但對於保障房來說,配套好,也需人氣支撐。小區入住率高,就會推動商業配套繁榮,二者形成良性循環。採訪中,一些拆遷戶表示,他們裝修要求並不高,實用、能住就行,政府給的幾萬元“利息錢”,就可以簡單裝修,這樣大家一起搬進來,人氣就旺了,眾人拾柴火焰高,小區會很快成熟起來。
  拆遷戶的另一個期盼,是軌道交通趕快過來。花崗保障房處於馬群、麒麟科創園和南理工科技園之間,從板塊佈局看已融入城市,但畢竟地處城郊,雖有141、163兩條公交線,進城還不是太方便。
  對此李真表示,南京四大保障房片區都規划了軌道交通,幸福城除了距地鐵二號線不遠(坐公交到鐘靈街接駁),未來還有地鐵17號線經過。而從馬群到麒麟經停花崗的有軌電車,今年有望通車,屆時花崗不但有郊區新城的環境,還有快速交通對接主城。
  本報記者 劉守華 顧巍鐘
     (原標題:“幸福城”里說幸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w68rwsh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